呷哺呷哺上半年营收21.56亿元 下半年计划新增100家门店

  8月29日晚,呷哺呷哺(00520.HK)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。报告期内,受疫情影响,呷哺集团旗下门店近60%的时间无法充分营业,实现营收21.56亿元。与此同时,上半年新开21家门店,其中呷哺呷哺新开6家,湊湊15家。

  呷哺集团表示,随着疫情好转,今年下半年计划新增100家左右门店,此外,以“烧肉+酒+茶”的新品牌“趁烧”首家门店9月下旬将亮相上海。伴随多品牌集团会员系统的上线,呷哺集团将通过数字化、裂变式营销步入新消费阵营。

  呷哺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贺光启表示,公司目前已发展成拥有呷哺呷哺、湊湊、茶米茶、呷哺食品、趁烧等多品牌餐饮集团,随着呷哺集团跨国总部落户上海,集团将加速国际化转型,多品牌齐头并进战略。“下一步,东扩南进扩张策略逐步落实,也将向中国台湾、中国澳门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地进军。”

  多渠道增收,上半年营收21.56亿元

  今年上半年,由于消费能力较强的大中城市受疫情影响更大,给呷哺呷哺、湊湊两大品牌餐厅的持续经营带来冲击。据统计,因暂停堂食、限流、小区封控等疫情管控措施,呷哺呷哺所有门店累计受影响天数达到97000多天,近60%的时间无法充分营业。

  在此形势下,呷哺呷哺录得营收21.56亿元,其中呷哺呷哺餐厅营收10.50亿元,湊湊餐厅营收10.24亿元。与此同时,集团上半年新开21家门店,其中呷哺呷哺6家,湊湊15家。截至今年6月底,呷哺集团共经营1008家间餐厅,含呷哺呷哺810家、湊湊火锅198家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疫情导致顾客无法到店消费,严重影响各类餐厅客流量,这不仅是呷哺呷哺遇到的困难,更是全行业都在面临的挑战。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餐饮收入20040亿元,下降7.7%,其中3、4两月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6.4%及22.7%;2022年5月,全国仍有超过80个区县级城市处于常态封控状态,无法堂食。

  面对疫情下餐饮业的困难,呷哺集团采取了多渠道增收、降本增效等举措以尽可能提升效益。“疫情下,我们开通了外卖、团购、摆摊、小程序下单、社群营销等多种方式,全力保障和守护消费者的餐桌。”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以上海举例,今年4月至5月,上海通过创新式“数字门店”招募了5000多名团长,团购业务一开通便迎来爆单情况,湊湊5月份在上海团购外卖收入超过1000万。

  两大品牌“一稳一增”取得初步成效

  “呷哺呷哺能够‘挺过’上半年的行业困难期,与公司坚持创新稳步的发展理念息息相关。”谈及呷哺财报表现,抖客网,有业内人士认为,自呷哺创始人贺光启重任CEO后,对呷哺呷哺和湊湊两大品牌采用了“一稳一增”的战略。从回归初心推出高性价比菜单、关闭亏损门店的动作来看,呷哺呷哺实施的是“稳”战略,以此护住了呷哺的基本盘;而湊湊则采用“增”战略,不遗余力在一二线城市以及境外快速开店,以此成为呷哺的高增长线。

  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,呷哺呷哺餐厅实现。营收10.50亿元,湊湊餐厅实现营收10.24亿元。“二者营收已旗鼓相当,显而易见,贺光启‘一稳一增’的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,而湊湊发展势头迅猛,有望成为继海底捞、呷哺呷哺后的第三大直营火锅品牌。”上述业内人士表示。

  呷哺集团方面透露,根据2022年全年计划,随着疫情的好转,下半年将加速完成扩张计划,计划新增门店100家左右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品牌“呷哺X”——趁烧,首家门店将在9月下旬亮相上海,主打“烤肉+酒+茶”的复合型业态,客单价在250元左右。此外,行业首创呷哺多品牌集团会员系统已上线,呷哺呷哺、湊湊、茶米茶、呷哺食品、趁烧等品牌的会员已打通,接下来将推出一系列裂变式、互相引流的营销活动,加快多品牌齐头并进战略的落地。

  “餐饮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,胜败关键在于供应链的建设与深耕,数字化也将引领和赋能整个行业的迭代发展。”贺光启表示,未来3年,集团计划分阶段投入1亿元进行产业链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改造,包括生产加工、采购品控、仓储配送、营运管理等领域。

原标题:【呷哺呷哺上半年营收21.56亿元 下半年计划新增100家门店
内容摘要:8月29日晚,呷哺呷哺(00520.HK)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。报告期内,受疫情影响,呷哺集团旗下门店近60%的时间无法充分营业,实现营收21.56亿元。与此同时,上半年新开21家门店,其中呷 ...
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zmt/136443.html;
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上一篇:揭秘!券商二季度新进278股,增持114股,大举加仓这一板块(附名单)
下一篇:反弹再现“一日游”成交不振做好仓位控制